“双碳”目标驱动下工投租赁 绿色租赁业务发展的探索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20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632
       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预测,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理论上,我国未来30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超过数百万亿元,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行业。“双碳”战略的加速推进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衍生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倒逼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一、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前景
       (一)绿色出行产业
       1.新能源汽车。2020年10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重点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并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等要求。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能源供给侧改革和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将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速度。除私家车外,新能源特种商用车、新能源网约车、出租车等普及程度也持续上升。
       2.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价值最高的零部件,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成本占比约40%-45%。从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不断提升,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的单位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巨额的研发投入、生产线折旧等固定成本也将摊薄,动力电池的价格也有望得益于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而下降,安全性和续航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持续刺激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根据国信证券预测,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和车型改善,预计未来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实现36%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
       3.充/换电。自2012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并批准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2年)》以来,各级政府已经先后推行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等相关行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与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和相关优惠政策。此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迅速增长,但充电存在运营商和充电设施布点集中度较高、充电速度不够快等问题,换电也存在换电设施标准化程度低、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清洁能源产业
       1.光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与《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分别把太阳能、晶硅光伏作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作为本世纪全球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光伏产业过去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0%。根据相关预测,未来五年新增装机量将以约15%-20%的复合增长率递增,有望进一步加快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3,088万千瓦,占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44.7%,截止2022年6月底,我国光伏发电3.36亿千瓦。
       2.风电。风力发电系由自然风代替煤炭作为动力、叶片代替汽轮来带动发电机发电。在新能源发展进程中,风能发电凭借其储量丰富、利用率较高等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是助推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并网性能不断改善,发电效率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以及大幅降低的发电成本,不断促进风电的应用推广,未来发展空间可观。重点关注上游零部件扩产、风机大型化、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等方向拓展风电项目。
       3.储能。储能将发展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是源于电网与消纳的需求,另一方面,储能已上升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有力支撑。截止2022年初,我国至少有20个省级行政区明确新增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配套储能以及配储时长。对于大型地面电站来说,与储能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实现电力平稳输出,还将进一步推动光伏实现高比例发展;对于分布式电站来说,光伏+储能提升用电灵活性和可靠性,不仅可以提升区域新能源接入和消纳能力,还能减少区域供电压力,延缓线路扩容,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氢能。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理想能源,具有来源广、燃烧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再生、可储存、零污染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控制地球升温、解决能源危机的“终极能源”。国务院、发改委等印发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氢能源发展政策,将氢能源确定为加速发展的未来产业方向之一。当前,氢能技术正逐步趋于成熟,现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燃气和供暖。重点关注储氢、加氢、氢能发电和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的业务机会。

       二、绿色租赁业务
       面对绿色金融需求快速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需要传统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业务开拓力度,特别是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等直接融资业务;另一方面,也要更加注重发挥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工具的功能,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体系。
融资租赁业务特性与“双碳”项目属性高度契合,“双碳”目标下绿色租赁大有可为。
       第一,租赁“融资融物”的双重属性与“双碳”经济需要重资产投资运营的属性高度契合。融资租赁每一种模式、每一单业务都必须有租赁物的真实存在,都与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大部分“双碳”经济产业都需要进行重资产投资,需要大量先进技术设备投资作为支撑,如光伏电站、充/换电站等新能源资产,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所需的设备均是优质租赁物,基于此类资产开展租赁业务能够利用“以租代购”的形式服务于绿色低碳产业的融资融物需求。
       第二,租赁“量身定制”的特性与“双碳”经济产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高度契合。融资租赁作为新兴金融工具,能够为绿色低碳产业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产品选择,量身匹配定制化方案。从资金期限来看,租赁公司能够根据承租人的实际资金使用和生产周期进行灵活匹配,一般以3-5年为主,最长可达10年以上,更加契合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从资金额度看,租赁公司对租赁物更加了解,相较于传统金融产品,能够提供更高比例的融资支持,缓解承租人投资压力。从还款方式来看,租赁公司能够根据承租人运营周期和未来现金流情况量身定做还款方式,有效减轻拟承租人还款压力。从业务种类看,租赁公司能够灵活通过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经营性租赁、厂商租赁等多种业务方式服务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第三,融资租赁“控物优先”的特性与“双碳”资产易流转性优势高度契合。与其他金融业态更倾向于抵押担保等增信措施不同,租赁业务在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同时,将租赁物作为第一风险缓释措施。因此,租赁物评估定价的合理性与流转交易的便捷性至关重要。而“双碳”资产均属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优质资产,是市场争相抢购的目标,资产流转交易均较为顺畅,变现能力较强,有利于项目出险后的租赁物处置转让。

       三、目前绿色低碳业务开展情况
       (一)工作成效
       为积极助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实现,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速“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绿色低碳投资集团,将以“绿色低碳产业投资、绿色低碳开发运营、绿色低碳数字驱动、绿色低碳综合服务”四大板块为核心业务,立足成渝,辐射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全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三州一市”资源优势互补联动,促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同时,陆续投资布局了一批低碳项目,如通威太阳能、中航锂电、特来电等,并以绿色低碳理念建设运营下属产业园区。
其中,成都工投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投租赁)以绿色租赁形式主动服务城市绿色出行事业,为20余家省内公交运营公司累计提供资金支持超过30亿元用于电动新车购置和旧车改造升级,惠及公交车辆4,000余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环保出行,目前公交租赁存量业务规模位居省内第一;积极支持水务环境事业,成功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近20个污水处理和清水运营的企业的建设运营、提标扩能,累计提供资金支持约30亿元,全面改善居民用水环境、提升污水治理水平。
       (二)存在问题
       “双碳”概念火热,市场竞争激烈
       自从我国公布了“双碳”目标以来,“双碳”概念项目变得炙手可热,各大金融机构、各类资本纷纷涌入这一前景光明、潜力巨大的全新赛道,导致优质项目资金扎堆,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资方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双碳产业目标企业通常倾向于使用股权融资,或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银行信贷或金融租赁公司资金以降低其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作为融资租赁公司,工投租赁在资金成本上优势不明显,在抢抓双碳产业目标企业上议价能力不强、主动性较弱,需尽量避免与其他资方正面竞争。
       “双碳”概念新兴,标准尚不统一
       “双碳”概念相对比较新兴,部分行业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如按国家规定,动力电池载电量衰退至80%就达到退役标准,需要被强制回收,但是回收价格认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各大动力电池回收厂商和新能源车二手交易商对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回收价格定价体系不统一,对其价值认定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可能会对相关业务开展带来潜在风险。
       “双碳”研究不深,项目把控不足
       专业能力和行业研究深度存在一定不足。绿色低碳产业存在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限长、不确定性较强等特点,而且涉及新兴技术和新模式,加之技术迭代速度快,项目风险点、资产评估方式与传统产业均有较大的不同,对融资租赁公司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发展方向及实施思考
       (一)开展深度研究,提升分析研判能力
       “双碳”战略规划十分明确且坚定,各大金融机构已经积极布局“双碳”产业,对热门赛道及其追捧。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只是“双碳”产业众多细分领域中的一部分,因此,业务端需深入研究“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一方面加强对产业核心技术、产品、供应链、供求关系等关键微观要素的分析研判能力;另一方面认真研究把握能源改革进展情况、产业结构调整深度、社会观念变化速度等影响“双碳”投资的重要宏观因素,坚持用系统性方法进行分析决策,跳出“双碳”看“双碳”。同时,还要基于绿色低碳化发展视野审视业务风险,避免跟风介入过热产业、租赁物处置等风险。
       (二)寻求联动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股权等不同绿色金融工具既有差异性,更具有互补性,各类金融工具之间的合理组合搭配可以达到“1+1>2”的效果。积极拓展外部银行绿色信贷融资渠道、不断寻求公开市场绿色债券发行机会,利用信贷和债券等标准化产品资金规模大、成本低的优势,与租赁产品定制化、期限长等特色有机结合,可以为承租人提供更为贴合需求的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投租联动模式,为“双碳”产业提供“股权+债权”的综合服务,能够有效整合金融资源,为目标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投、租、企”三赢局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三)聚焦业务拓展,深入实施三大工程
       充分发挥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特殊功能,积极拓展绿色出行、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租赁业务,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为绿色发展贡献国企金融力量。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打造蓝天工程
       围绕机动车尾气排放和高污染产业排放两大污染源,深耕绿色出行、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领域细分市场,强化产品设计,为相关企业提供专业化和定制化的融资服务,助力出行模式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助力水务环境事业,打造绿水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布局水环境治理业务,一是改善用水质量,二是加强污水处理,三是提升再生水循环利用效率,尤其是改善农村用水环境和污水治理。通过提高污水处理综合能效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老旧地下管网更新修补、探索可持续污水处理新工艺等手段,实现低碳污水处理,支持重大绿色项目建设。同时,将服务范围延伸至产业链上游,与配套供应商等市场化主体合作,助力工艺提高、产品创新。
       支持环卫固废处理,打造净土工程
       针对由于生活垃圾堆放、危险废弃物处置不足、垃圾清运设施不完善、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引发的各类土壤生态系统破坏,探索固废综合回收利用、环卫清运等细分领域的产品创新。利用现有存量平台客户拓展地方环卫运营项目,依托优质租赁物,如新能源环卫车、洒扫车、清运车、不锈钢垃圾箱等资产,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全力保障农产品品质和人居环境安全。